在海原縣閩寧科技園深圳市鑫卡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一張張智能卡正在自動化生產線上飛速流動,高精度攝像頭以每秒數次的頻率捕捉產品細節,曾經只能依靠人眼辨識的瑕疵如今無處遁形。生產車間內,數十名女工專注操作精密設備。焊接女工張廷花手中頭發絲般的銅線圈,將成為遠銷俄羅斯、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門禁卡和醫療腕帶。2019年,依托閩寧協作,深圳市鑫卡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原扎下了根。
近日,在海原縣閩寧科技園深圳市鑫卡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工人對芯片進行加工。
園區行政負責人張文靜介紹,該公司在海原有3家子公司——海原縣卡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寧夏芯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寧夏深海物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3家企業共為當地解決了上千人的就業問題,其中建檔立卡戶達500人,女性員工占比高達80%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這里生產的芯片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,改寫了海原縣沒有高科技出口產品的歷史。
“從沒想過像我這樣的家庭婦女也能干高科技工作。”在深海物聯工作3年的馬海霞,既能照顧縣城上學的孩子,又有滿意的收入,談及出口產品出自自己之手倍感自豪。
過去,人工檢測難以應對微米級元件,不良品率高,既浪費材料又影響聲譽。2024年,公司在閩寧協作框架下引入機器視覺智能檢測系統,高分辨率相機、圖像處理算法、智能控制系統三大模塊協同,0.1秒內即可精準剔除不合格品。
“就像給生產線裝上了‘火眼金睛’。”公司質檢部門負責人陳麗君這樣比喻,系統能識別人眼看不見的微米級缺陷。數據顯示,其檢測精度達到98%,遠超人眼識別的90%;檢測速度提升至每分鐘200件,是人工檢測的30倍,且能24小時作業,還可自我學習優化。產品不良率從10%降至2%,預計年減損失超200萬元。
記者了解到,視覺檢測技術上線半年,該企業產能提升40%,員工人數從年初的100余人增至目前300余人,新增崗位七成是當地婦女。“技術賦能讓我們有底氣接國際高端訂單。”深海物聯公司總經理溫勇說。
近年來,海原縣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,通過搭建校企合作平臺、設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專項資金、推行科技特派員精準服務等舉措,持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加速新技術、新工藝的轉化應用。海原縣以卡立方為標桿,在全縣范圍內推廣智能化改造經驗,重點支持更多企業突破關鍵技術瓶頸,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強引擎”。
微信公眾號